English

涛声依旧呼唤英雄

2000-09-13 来源:中华读书报 黄建斌 我有话说

牛田洋所沉淀的辉煌与不幸已尘封于31年前。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《风雨牛田洋》一书为我们拂去历史的烟灰,召唤出那个时代的英雄。

读完《风雨牛田洋》以后,耳边萦绕的不是“千古江山,英雄无觅”的咏叹调,而是响起了激越高昂的“英雄交响曲”。身随经济大潮涌,心中怀念众英雄。歌颂英雄,就是歌颂人类自身:寻找英雄,就是寻找顽强意志;反思英雄,就是反思社会历史。

英雄在哪里?这是人类千年以来所追寻的答案。当荆轲在易水边放声“壮士一去不复还”的时候,当岳飞吟唱“八千里路云和月”的时候,当文天祥高歌“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时候,当于右任悲鸣“山之上,国有殇”的时候,当夏明翰高呼“杀了夏明翰,还有后来人”的时候,当毛泽东感慨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”的时候,都是在呼唤英雄,寻觅英雄。

英雄可以是圣贤豪杰,也可以是寻常百姓。英雄是至圣精神,完善道德的人格化,推动人们的创造才能。英雄是人类的精神,砥砺着人们走向未来。英雄是如歌的岁月与历史的年轮,是洒满热血与热泪的史卷。英雄是自强磅礴的精神,是炎黄子孙留下不断的根,是中华民族不灭的魂。英雄是每人心路的坐标,教会我们在坎坷人生中收获真理,教会我们不屈和韧性。当我们年青的时候,英雄催我们快快成熟;而当我们年迈的时候,英雄使我们埋葬了精神的小我。英雄是一首无尽的歌。没有哪一代歌喉能把它唱完。因为,如果失去这种颂歌,唱完了这首恋歌,国家不仅是无声国,也是无望的国。

新世纪不是拒绝英雄,而是召唤更多英雄的出现。在改革的坎坷征途上,在新经济体制的探索中,在人类征服大自然的过程中,我们需要英雄主义精神去创造拓展,期待新的英雄模范人物去披荆斩棘。同样,在抗洪抢险、开山劈路、凿洞炸坝、制服匪霸、挺身救人等艰巨工作中,紧急的任务需要人们冒着生命危险去完成时,都有一个怎样对待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关系的问题,要保证事业的顺利完成,使国家利益不受损失,就要求牺牲个人利益、甚至生命,服从大局和全局。

我们呼吁“善待生命”、“热爱生命”!“善待”不是守财奴式的“吝啬”生命,“热爱”是反对“败家子”般的“挥霍”生命,既不是放弃自我,逃避责任,乞求自我保存,也不是抱残守缺,自我凝固,龟缩于自设的壁垒,更不是无限制地吞食他人,疯狂地自我膨胀,追求一己欲望的满足。“热爱生命”不仅是对生命的慎重和珍惜,也是对生命的宽容、奉献和超越。“热爱生命”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。它构筑起理想的人生“堤坝”,而且不断地扩展开来,成为人生的理想家园。生命是对死亡的挑战,人生的目的决不是死亡的寂灭而是生命的辉煌。

行笔至此,我想起“卢塞恩狮子”石雕。在瑞士中部城市卢塞恩,有一尊长10米、高3米多的巨大石狮子:一头凶猛的雄狮被长矛刺中背部要害,痛苦地倒在地上。它的右爪还紧紧地执着一块盾牌,盾牌边上,是两支折断的长矛。这意味着狮子战斗至死。

石狮讲述着一段往事:法国大革命中,1792年8月10日,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被革命党人追杀。由800人组成的卫士环卫着国王和王后,他们奋力拼杀,全部战死,最后国王和王后被活捉。这800人的卫队全部是瑞士雇拥军。历史上的瑞士是一个贫困的国家,瑞士男子迫于生计,大量流落欧洲各国当雇佣兵。结果,当两国交战时,双方雇佣的瑞士士兵相遇沙场,仍然都忠诚于雇主,骁勇善战,浴血厮杀。但是,以1792年的800名瑞士士兵战死为标志,瑞士雇佣军的出口走向了终结。当年雇佣兵出口,毕竟给瑞士的资本原始积累打下了基础,这是瑞士青年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。为了让富裕起来的后代记住这一切,19世纪初800名阵亡将士的亲友就筹划建立一座雕塑。石雕下有一句铭言:“献给忠诚和勇敢的瑞士人”,并镌刻着1792年战死的26名军官的名字。瑞士人认为,建立这座石狮,不是为了张扬瑞士雇佣兵的愚忠,而是要后人记住先人的勇敢和牺牲。瑞士人民经过几代人的变革与奋斗,从输出雇佣军到出口精密仪器和手表,从贫困走向金元帝国。这不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吗?

我想,《风雨牛田洋》这本书描绘的也是“被长矛刺中的狮子”,奉献给忠诚和勇敢的牛田洋人,让他们回味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。这本书奉献给后人的是份值得深刻反思的翔实的史料,让人们记住这段历史,获得启示和教育,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